修出庄严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佛经上讲二重庄严,那么,怎么样能够让人庄严呢?你们想一想,怎么样能够让别人敬重你、庄严你?一则智慧,二则福德。如果一个人很有智慧,别人就会尊重你。如果一个人语无伦次、神经兮兮的,这个人会庄严吗?如果一个人是有福德的人,有钱、有名、有利,别人就会尊重他,这些福德是他前世修来的。光有福德不够,还须有道德。如果一个人有道德,别人会尊重他,庄严吧?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很有道德,都会对他好。 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,如果有菩萨具足了以上二庄严,“如是”就是指以上二庄严者(两种庄严的人),则知佛性,形象庄严,这个人一定懂得佛性,这个人就会非常庄严。若分别佛土,是有为形象,形象庄严,如果这个人对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分别心,这个人只是叫有为形象,有为形象就是有目的的形象。比方说,很多学佛人为了学佛,看见别人就合掌,学得像佛一样,让别人尊重他,这就叫有为形象。如果你从内心就能成就者,你能够避开心中的不有为,即无为,就是说我学佛是没有目的的,不是为了某种私利,所以我就不住足色声香味 … 继续阅读

智慧种子是功德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菩萨做任何一件事情,总是先考虑会有什么后果:“这件事情做了之后,会有什么果报呢?”而众生呢?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,就赶快去做,做了之后有恶果来了,才担心害怕,到时才不知道怎么办了,所以众生就会没有智慧。菩萨永远不会因为很小的恶就去作,再小的坏事,哪怕一点点,菩萨都不会去犯。菩萨也不会因为好事只有一点点就不去做。众生总是认为:“这个好事只有一点点,这个不是大功德,我不做了。”“地板我不拖,我要么磕头换供果,我要做就做大功德,我要到法会上去做大义工。”而菩萨不会这样想的。 你们知道功德是怎么来的吗?功德是累积而来的。帮众生开个门、拿个板凳,记上0.2%;给别人端碗饭、做一个菜,记上0.5%;别人想不通了,你安慰说:“不要想不通,来,我跟你一起读诵《白话佛法》,过去我也是想不通。”这也会加功德。我们很多佛友,当别人想不通的时候,他说:“我也想不通,来,我们一起学《白话佛法》。”其实他是想得通的,为了帮助别人,他就跟对方一起学,学了之后,对方 … 继续阅读

离欲少业障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地府的黑白无常官来带人的时候,为什么称为“无常”?就是告诉你们,你们在人间做的事情,不管是好的、还是坏的,都代表着你们在人间能够长住还是短住。但是最后不管你怎么样在人间生活,最后给你们两个字:无常。只要我无常一到,你们就走人。所以,人这一生有什么可以争、可以抢、可以闹的?有什么话不能解释?有什么事情不能想通呢?佛法就是让我们对时空要有新的认识,要明白生老病死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,不要执着于这些。当你脱离这些、不执着这些的时候,你就会放下小我,成全大我。 人的一生过得很快,眼睛一眨,几十年就没了。犹如:你已经四十了,四十有五了,要向五十岁奔了,都这么大年纪,还折腾什么?随缘吧。能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,就会开心一点;生活中也是这样,能赚就多赚一点,不能赚就少赚一点;能开心多开心一点,不能开心就少开心一点。一切都是无常的,你今天不开心,过两天又开心了;你今天上午很开心,说不定晚上就不开心了。有的人看到你开心,他就会难受,于是讲几句怪话给你听,接下来你马上又不开心。这就 … 继续阅读

住心观境 不离自性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诸恶莫作名为戒。只要是恶的事情你都不作,什么恶都不要去作,你就是在守戒。你今天作点恶,明天作点恶,你就不叫守戒。众善奉行名为慧,如果你今天众善奉行,什么善事都去做,你就会有智慧。你今天帮这个人,明天帮那个人,什么事情都去帮别人,你不就是有智慧吗?为什么?师父问你,你帮了别人,别人会不会帮你?别人会不会对你好?当然会。这就叫智慧。 别人贪,你也不贪。别人跟你说有什么理财产品,可以赚很多钱,你给十块钱,让你赚回来三百块钱。要记住了,任何一个赚钱的项目都是有风险的,你不贪就是守戒。别人告诉你,这个人很恨你,你不恨,因为恨了之后第一个吃亏的就是你自己,因为当你恨别人的时候,你自己心里会很难受,所以不要去恨别人。 自净其意名为宝。自己干净自己的意念,叫自净其意。不恨别人,你自己不就是像宝贝一样吗?我们学佛人不离自性,永远不要离开自己的本性,因为本性善良,你为什么要去不善良呢?如果你离开了自己的本性,你就会开始恨别人。反而言之,恨别人的人就会离开自性。 要知道一切万法, … 继续阅读

佛的智慧-2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国王想着想着,就走到了佛的面前,顶礼佛陀,右绕三匝,恭敬地退坐一边。接着国王向世尊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:“世尊,之前为朕通报的那位尊者有大神通,我看见他可以全身没入巨石,犹如水流渗入石中,也可以自在地从巨石当中现出。不知这位尊者上下如何称呼?”大家知道,过去称高僧大德都是“上、下”,比方说上某下某大和尚。佛陀就告诉波斯匿王说:“国王,这位神通自在的比丘,正是目前舍卫国中人们所流传的除粪人尼提。我已度化他出家,证得阿罗汉果。”国王一听,高傲骄慢的念头马上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慕和欢喜。 佛陀再次向国王开示:“国王,一切世间万物万事总离不开因果,人生在世,为何会有贫、富、贵、贱、尊、卑、苦、乐的果报呢?完全是过去生中自己所种下的因。过去生中心常怀仁爱、慈悲、谦让、敬顺的善念,身常行尊敬三宝、长辈,爱护晚辈、一切众生之善行,今生就会得到尊贵和富有。如果过去生中凶残暴虐、贡高我慢,放任随顺自己各种不好的毛病,生生就感得卑贱贫穷的果报。所以,国王,因果就是世出世间的 … 继续阅读

佛的智慧-1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,就是有一个挑粪的人叫尼提,佛陀当年是用什么样的智慧和耐心,来度这样一个机缘成熟的人出家。 在佛陀住世的那个年代,舍卫城中有一个贱民(指社会阶层地位低下的人)名叫尼提,过去姓什么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和低下,因为尼提种姓卑贱,他一生就做着帮别人除粪的工作,就是挑大粪养活自己。 有一天,佛陀在祇洹精舍中看到除粪人尼提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,于是就带着阿难进城,想去度化尼提。尼提这时候正好拿着盛满便溺的瓦罐,准备到城里去倒掉。过去处理粪便,都是先挖个坑,把粪便倒到泥土里,然后再把粪便埋掉。尼提远远地看见世尊朝自己走来,看见世尊安详的步履,庄严的仪表,眉宇间散发着金色的毫光,不由得自惭形秽,他觉得:“我这么脏,怎么能给佛陀看见呢?”于是立刻避道而行,悄悄地离开了。 当他快要走出城门的时候,却不料又与世尊相遇了。其实,佛陀是有意来度他的,佛陀知道他走到了哪里。这时候,端着盛满便溺瓦罐的尼提心想:“赶快回避吧!”但是心里一阵慌张,转了一个身,没想到这个瓦罐 … 继续阅读

借假修真 是名解脱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菩萨让我们要控制住自己内心的那种感受,要认识到它是虚幻的,不是真正的“我”,只是一个假我。比方说,你刚才在发脾气,其实这个发脾气的人是一个假我,因为真我是有修养的,不会大发脾气;因为这个假我刚才身上有灵性,或者受到不好的气场影响,才发脾气。真正的“我”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,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。佛陀告诉我们,如果你这样想,你才能得到解脱。想想看,在两千五百年前,我们伟大的佛陀所说的佛法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在还难以解决的问题,用佛菩萨的智慧来解脱我们身心所经受的痛苦和烦恼,这就是伟大。 我们人对生老病死都有忧愁和害怕,担心自己生病了怎么办?晚年没人照顾怎么办?死了怎么办?于是在忧愁、悲哀、痛苦和烦恼中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。佛陀是怎么教导我们认识这些问题的呢?佛陀说,生老病死,以及你现在感觉到的很痛苦、很烦恼、很悲哀,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你自己真正地、真实地承受着,那么你就得不到解脱。其实,对于一个要想解脱的人来说,现在承受的所有痛苦都是暂时的,它会变化,因为它是无常的。 … 继续阅读

众生皆具佛性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佛性无始无终,不增不减。犹如一个人的良心好,这在他自己的内心是一直都有的,就叫无始无终。一直拥有的东西,就是没有结束。你说一个人的良心好,会结束吗?不会,它永远很善良地留在心中,而且在本性中的良心不会增,也不会减。一个人做了再多的坏事,他最后也会感觉到对不起妈妈、对不起爸爸,一个人再好、再不好,在他的本性中,他都不会去除自己的善良和佛性。为什么叫不增不减、不生不灭?因为佛性是人本来就有的。早在两千五百年前,佛陀就说众生皆具佛性,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,都有菩萨的本性,所以人的善良本性,不生不灭,没有生出来,也不会灭掉。 学佛人要了悟。了悟什么?就是要明白,在这个世界上,一切到最后都是空的,都是没有的。你自己要“了”,就是把这件事情了断、结束掉。“悟”,就是能够悟出来,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。人苦一辈子,最后死了、空了,什么都没有,什么都带不走,这个人生过程就是无常,一会儿没有,一会儿有,一会儿开心,一会儿不开心。所以要把佛性融入空性之中,要明白什么叫空,空就 … 继续阅读

自性三宝行正法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一个人心里想什么,其念头就会出现什么,这个在佛法界叫自心所念,必有所现。如果你心中想要帮助别人,你的念头就是助人为乐的善念。如果你内心嫉妒别人,你的念头就是嫉恨的恶念。 师父只要跟你们讲两三句话,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,因为你们的思维、你们的意念想什么,你们的嘴巴才会说什么。从一个人口中说出的话,你就会知道他在想什么。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说:“来,我们一起去喝杯咖啡,好吗?”这个男孩的潜在念头就是想追求这个女孩。一个人跟你推销产品,想让你买,他无数次打电话找你,然后你就买了他的产品。如果在他刚开始盯上让你买产品的时候,你看得到他内心所想,那么,你就不会上当。 学佛人要用智慧去除障碍,那么,去除障碍有个时空问题,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。今天这个障碍,在这个环境当中,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,简单说就是在这个地方,你可能可以解决。如果今天这个时间不对,比方说,正好别人在发脾气,正好别人在倒霉的时候,你跟他说:“来,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,今天把这个事情解决掉。”你说能解决吗? … 继续阅读

不生不灭 心定生道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世出世间,就是不生不灭。在这个世界上,人都会死,也会再生,生和死实际上就是世出世间,就是不生不灭,生了、死了,死了又生了,生了再死,是不是不生不灭?举个例子,你们家买了大米,等大米吃完了,大米买过吗?买过的,可是吃完了。吃完之后呢?再买,再买又吃完,吃完了再买,这是不是不生不灭?再说一点,夫妻吵架,吵过后和好,和好了再吵,吵了再和好,有生灭吗?谁能说夫妻俩这次吵完后,永远不会再吵?可能吗?这就是无生无灭。 不学佛的人、凡夫、人等以生灭心看世出世间一切万法。就是说,一件事情发生了,他就只看到事情的发生,而看不到这件事情会过去。很多人脑洞关闭,一件事情想不通,他觉得这个事情不会改变了,于是他失去希望,脑子就坏掉了。实际上,以生灭心来看世间一切万法,那你就是凡夫。凡夫的我知我见就是,自己看见的事情、听到的事情,就认为它存在;自己没有看到的事情,自己没有见到它的消亡,就觉得它是不存在。那么,你就离佛太远。 举个例子,现在你们这么多人坐在观音堂听师父讲课,几十年后还会 … 继续阅读

去慢存真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第五种叫增上慢。过去学佛说贡高我慢,很多人不懂什么叫贡高我慢,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骄傲,过去就叫慢。增上慢,就是在学佛当中有了一点因果感应,得到了一些利益,马上就觉得自己证到了什么果位。“我能看见这个,我能看见那个,我能看见菩萨了。”于是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证到了果位。师父告诉你们,如果你们不好好修心,什么果位都没有。所以不要自鸣得意,人生不要不可一世。还有一些人盲修瞎练,走火入魔,这些都会让他拥有增上慢。 第六种叫卑慢。卑慢的人自甘沉沦,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行、都做不好,好事情到手上都被自己做砸了。那么,他已经这样了,为什么还会有“慢”呢?为什么还会骄傲?“我不行,这件事情我做不好,你换一样事情我就做得好了。”明白了吗?他自己做不好,还不肯听别人的,也不肯向别人学习。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无知,他不但不谦虚,还很自卑:“我做不好,我这个不行,我那个也不行。”别人说:“你学学,跟他学学吧?”“我不学。”不学习、不尊重别人的优点,不知谦卑,这是不是一种骄傲?你今天开个工 … 继续阅读

远离无常 悟性解脱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各位佛友,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做《白话佛法》开示,希望大家能够增加智慧,能够拥有更多的悟性来解脱自己身心健康方面的烦恼。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曾经讲过,世界上外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,也就是说,在这个世界上,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没有长久的,任何的无常、不长久,都会让人感受到痛苦。大家想一想,是不是这样?比方说,我们很喜欢一样物品,它不长久了,离开的时候会不会痛苦?就是一件很好的衣服,你没穿几次,因为身体发胖或者太瘦,你现在已经不能再穿了,当你必须把它扔掉或者送给别人的时候,你也会有痛苦,这就是无常。 佛陀告诉我们,无常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,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,只要你爱它、拥有它,只要你喜欢或者不舍得,等到无常到来的时候、痛苦的时候,你就会更加难受。佛陀曾经告诉比丘们说,其实这个无常不是真正的“我”,不是真正的自己。为什么佛陀这么说呢?佛陀说这个无常是不长久的,它不是你自己真正的感受,它不该停留在这个痛苦的“我”当中。因为苦是“我受”,是自我、是假 … 继续阅读

转识成智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师父接着跟你们讲,怎么样来转识成智。当一个人的意识产生了不好的意念,赶快要把它转变成智慧。比方说,你因为听到别人讲你不好,你很不开心,当你看到他的时候,你就对他不好,表情冷漠给他冷脸看,那你这个意识就是非常不好。菩萨说了,要把这些不好的意识转为智慧,那么怎么转变呢?你脑子里要想 “今天他讲我不好”,首先问自己:“我明天还想不想让他讲我?不想了。”好了,既然他今天讲你了,也许是他对你有误解,或者是你自己的确不好,没有关系,你要转识成智,要把自己的意识转变成智慧。 你可以用智慧这样想:“虽然他今天讲我不好,我还是要对他好,他明天就不会讲我了。如果我今天因为他讲我不好,我就不理他,我就给他脸色看,那么,明天他就不仅仅是讲我不好,也许还要骂我,或者打我。”然后,你碰到他很客气地笑笑,好像不知道他讲过你一样,他明天可能还讲一讲,几天后觉得没意思,然后他就不讲你了。他不讲你,你是不是用智慧解决了问题?如果你今天给他冷脸看,你好像是报复他了,但是他明天、后天还会给你更多的 … 继续阅读

守住识蕴,五蕴皆空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,这个佛性在第几意识当中呢?在第九意识当中,第九意识就是阿摩罗识。实际上,阿摩罗识就是你良心本性佛性的所在地。一个人再坏,他也有良心,只要进入第九意识,他就做不出坏事。 在两千五百年前,伟大的佛陀就用佛法把一个人的大脑意识分析得这么清楚,那个时候,科学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根本还没法知道人体大脑的结构,心理学家也还不知道意识的存在。可是,佛陀已经知道了人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,并且告诉世人意识共有九识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这是五个识,第六意识就是第六直觉意识存在,接下来就是末那识第七意识,阿赖耶识第八意识,第九意识阿摩罗识就是人的本性。 意识是多层次的,师父先简单地跟你们讲了人大脑的九识。佛法经常讲,学佛人要关住自己的门,不要让任何人间的意识流入到你的内心。这个“门”不是人间房屋的门,而是说,眼睛不要去看不该看的东西,耳朵不要去听不该听的东西,鼻子不要去闻不该闻的东西。比方说,一个好人去看了黄色的、色情的网站,大脑马上在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就开始转 … 继续阅读

意识主导行为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,意识也是有行为的。比方说,你想做一件什么事情,你的行为就会出来。你在脑子里想做一件什么事情,你脑子里想去做了,就叫意识行为。虽然你的手没有动,脚没有动,嘴巴没有动,身体没有任何的行为,但是你的意识当中你已经在动了。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,有的人在心里骂人,有的人在心里嫉妒别人,有的人在心里恨别人,有的人在心里爱别人,这些都属于心理行为。 心理行为的这个“行”,主要是在你的大脑里,这个行为产生在你的大脑里,叫行蕴。有了这个行为,就会产生不为别人关注的蕴想,蕴想就是闷在心里面想问题,现在话叫闷想。蕴想也是意识的一种,因为你的意念意识到这个问题,那么你就会想。你意识到别人看不起你,然后你就会去想,想了之后会恨别人,自己还要去作解释,要把这个事情跟别人去沟通一下,那么意识行为就出来了。 意识分很多层次,有的意识是潜意识,有的是深层意识。别人眼睛冲你很凶狠地看了一眼,你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,想着“他为什么对我这样”,这叫潜意识。深层意识就是,你 … 继续阅读

去除贡高我慢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人都有骄傲的心理,贡高我慢的“慢”字,就是我们说的骄傲。“慢”就是骄傲,贡高我慢、骄傲会让你得到烦恼。骄傲的人烦恼不断,因为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,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之后,就会看不起别人。看不起别人之后,碰到有道德、有水准的人,就不肯谦卑,不肯低下头。然后,慢心会让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做你都是对的,并执着地去寻找理由,来完成自己在心中定位错误的东西。明明是一个错的东西,非要想把它说圆满;明明这个事情没理由,非要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圆满自己,这就是慢心。有时候,这种慢心会让你造下种种恶业。骄傲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佛法把人的骄傲心理分成七种:慢、过慢、慢过慢、我慢、增上慢、卑慢和邪慢,大家对照一下,看看你们每个人身上有几种“慢”。 当别人在能力、学问各方面确实不如你,或者跟你差不多的时候,慢心重的人就会自高自大,对他人不屑一顾,看不起他人。“不得了,你有点本事了,算你有学问,好吧?”还照样看不起他人。当两个人能力差不多的时候,你心里会想:“你有你的本 … 继续阅读

坐亦禅 行亦禅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学佛人要懂得万物皆不动,心不变,万物才会不变。你对别人还是这么好,别人还是对你这么好。“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意思就是说,坐在那里也有智慧,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,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,有这个道场。你做每一件事情,都像佛一样在做,就是“一叶一如来”。 有一个诗人讲,“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。”什么意思呢?春天来了,花自然就青了,很漂亮;秋天到了,叶就飘散了,花的叶就飘零了。“无穷般若心自在”,花叶、树叶在春天、秋天都会变化,而我们无穷的智慧、智慧的心灵,永远是自在的,永远不会改变。希望大家“语默动静体自然”,“默”就是指语言要少一点,行为要安静,你的整个身体、整个人生就会自然。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动心,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,否则,你这个人坐不定、站不住,你就是静不下来。 其实,人生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我们放下了很多,有些不想放的也放下了。一生中千方百计想得到很多东西,你精打细算,最后还是失去了。你一生当中求不得, … 继续阅读

不执着不追求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如果一个人不讲话,别人不知道你的深浅,一开口讲话,别人就知道你是吃几碗饭的。师父过去讲过一个典故,有一头狮子从来没有见过牤牛,有一天它看见一个动物比自己还要大,它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动物,它先躲在边上,然后往前冲想吃牤牛,牤牛张开大嘴巴,声如洪钟地叫了一下,把狮子吓得往后退。过了一会,狮子又上来了,牤牛还是只叫了一下,等到第三次,狮子上去就把牤牛撕死吃掉了。 师父把这个典故讲给大家听,就是要大家明白,现在有很多人自己没有文化、没有见识,就不要随便开口说佛法,更何况有些人根本什么都不懂,就拿着佛法的几句话来攻击这个、攻击那个,殊不知他们造了多少口业。你们听师父讲法讲到今天,你们可以把师父的《白话佛法》拿出来看一看,师父什么时候指名道姓地讲过别人的不好?你们一句都找不出来,所以要懂道理,没开的水会响,开水不响,响水不开。你们烧水的时候,水在还没有烧开时,会咕咚、咕咚地响,等到水烧开之后就没有声音了。 要有真才实学,才能真正地让自己成为菩萨。想一想,这个世界上有 … 继续阅读

无相空性是智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观想实际上就是锻炼我们的意念,如果经常去观想观世音菩萨会做什么,师父教我们做什么,我们应该做什么,那么,你就会慢慢地把一切都变成空。想一想现在觉得很痛苦的事情,一年之后你还会像现在这样痛苦吗?想一想现在让你很伤心的人,一年之后你还会这么伤心吗?想一想牙齿现在痛成这个样子,两个星期后还会这么痛吗?你们小时候丢钱了,会很难过,那个时候积攒十几块钱可不得了,现在想一想还会难过吗?现在十几块钱像玩一样的,你们要懂这些道理。 师父讲个真实的事情给你们听。有一个人当年积攒了五万块钱,他把钱一直藏在家里,也不放在银行,现在把这五万块拿出来,你说他能买什么?当年的万元户就已经了不得,可他有五万元,现在他把钱拿出来都哭了,现在五万元能买什么物品啊?因为时间变了,当年的五万元和现在的五万元已经不是一个概念。很多女孩子年轻的时候牛得不得了,觉得自己长得漂亮,左挑右挑不愿嫁人,等到自己老了,年纪不对了,时间不对了,已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挑剔,否则就会一辈子都嫁不出去。所以,人要根据天时 … 继续阅读

内明外足是智慧——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

师父给大家简单讲讲内明外足。内明就是内心要明白,外足就是在外面对所有的事情要具足,尽量做得圆满,心中什么都要明白,修到不生不死断烦恼。心中要明白什么呢?人总是要死的,所以我想通了,我不争了。人总是要走的,今天你能对我好,我感恩你;明天你离开我,我谢谢你,大家都是缘分。然后,要断烦恼。不管讲什么话,只要从你的嘴巴出来,就必须要有智慧和善念,这样你就没有烦恼。很多人就是嘴巴出的毛病,你有本事守住你的嘴吗?你有本事不要随便讲话吗?你心里恨别人,你嘴巴讲了出来,你就是把自己的意念流露出来了,你就会闯祸。 反过来讲,如果你经常不讲话,慢慢地你的嘴就会收敛,你就会减少因为造口业而惹的灾祸,真的是这样。夫妻两个人吵架,天天对骂,骂了之后有时还会记在心中,心里想着以后不能再骂人,最后慢慢地他骂不出来这句脏话,这句话就会在他的心中灭掉。一个男人对自己的老婆很有意见,觉得老婆每次关门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响,心中想骂老婆,憋进去了,又想骂,又憋进去了,等他一个月憋下来,有一天他觉得老 … 继续阅读